当前位置:烟花忆>玄幻魔法>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3章 新鲜生土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新鲜生土豆(3 / 3)

达不到这么多。现代土豆良种“超白”、“中薯4号”、“中薯10号”等的亩产量也就一千多公斤。且古代土豆不会种植在良田上,亩产大约就是五百斤左右。

这样看来,红薯和土豆的产量仍旧很高。但稍稍有点农业常识的人就该知道,红薯和土豆这类作物因为是无性繁殖,非常容易积累病毒,导致产量退化,甚至直接绝收,种植时需要经过脱毒处理。而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功劳。

爱尔兰饥荒就是因为土豆退化和病害造成。

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在1914年至1918年的统计数据中,红薯、土豆、玉米种植面积只有百分之九,中国古代并没有大规模种植过红薯和土豆。

清朝人口暴增的原因很简单。

清朝入关时多次大屠杀让富庶之地十室九空,变向“缓解”土地兼并;摊丁入亩之后,新的户口统计,统计到了大量隐户;清中期的实际控制面积包括了东北、西北、草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百姓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垦,耕地达到了前朝的两倍;因为人口压力,劳动人民绞尽脑汁进行套种,提高产量,甚至弄出了两载十三收这样的绝活……

红薯、土豆、玉米当然也有功劳。更多的主粮作物丰富了农民的选择。农民能在灾荒年间补种更多种类的作物,还能利用贫瘠的土地。套种增收技术也能将低产作物换成这三种高产作物。

但将清代劳动人民用苦难、聪明、勤劳铸造的奇迹,全部归功于三种外来作物,朱襄作为农学人,自然是不会犯这种错误。

可即便他知道土豆不是什么穿越神器,推广了也不可能让所有勤劳耕种的百姓饿不死,他还是泪流满面。

确实,在没有现代技术加持下的土豆,就仅仅是救荒作物。

但战国时代,还没有“救荒作物”,甚至平时吃的主粮、蔬菜都极其匮乏。如果遇到了灾荒绝收,农人没有任何补救的办法,只能挖杂草、啃树皮、吃泥土。

救荒,就能救命啊!

就算救不了所有人,救下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甚至几十万的人,都是活生生的命!

朱襄想起了自己随着蔺相如在赵国各地赈济灾荒时,看到的那一幕幕的惨景。

他空有一身知识,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闭上眼不去看农人绝望的神情。

如果那时候有土豆,我能救下多少人?

以老百姓们自己的勤劳自己的聪慧,只要告诉他们土豆种植的好处和坏处,他们自己就能摸索出最大化利用土豆活命的技巧,规避土豆的风险。

正如古籍记载的,灾时大规模种植,灾后变成零散种植,这就是老百姓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自从“复活”之后就几乎没掉过眼泪的朱襄,脸埋在手臂上泣不成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