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抄捡大观园的真相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抄捡大观园的真相(1 / 3)

这时候,好巧不巧,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进来了。

【王夫人正嫌人少不能勘察,忽见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走来,方才正是她送香囊来的。

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今见她来打听此事,十分关切,便向她说:“你去回了太太,你也进园内照管照管,不比别人又强些?”】

“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和说“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一样,又是作者的正话反说。

如果王夫人真是视邢夫人的心腹跟自己人一样,为什么刚才叫来的都是自己人。骗鬼呢?

总之王善保家的一进来,让王夫人忽然灵机一动,把她也拉进来了,为什么呢?因为香囊的事也是邢夫人而起,正好找个顶缸的,反正其他都是自己人,王善保的孤掌难鸣,也占不到便宜,最主要找个顶缸的,一是堵人的嘴,省得别人说自己都用自家人,排挤邢夫人,她向来最注贤名,二是万一让贾母知道,好有顶缸的。

这时候王善保因素日对园子里的丫鬟不满,借机开始告状泄私愤。

【“这个容易。不是奴才多话,论理这事该早严紧的。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封诰似的。她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担得起。”】

这时候王夫人听了本不以为意:

【王夫人道:“这也是个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她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她们。】

然后王善保家的就提起晴雯了: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头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娇娇,大不成个体统。”】

所以说晴雯才是重点,是晴雯才触动了王夫人的心病,为什么呢?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

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槛儿,这丫头想必就是她了。”】

像你林妹妹,我很看不上,但是有老太太在,就没敢说。

所以触动的心事,就是和贾母目前的主要矛盾所在,也就是宝玉的亲事,事关未来荣国府的女主人女选,才是关键所在。因此王夫人叫来了晴雯,更气不打一处来,立马改变了主意:

【这里王夫人向凤姐等自怨道:“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只怕这样的还有,明日倒得查查。”】

由胳膊断了折在袖子里的暗查,改成明天就要抄捡大观园了。所以她针对的对象明面是是晴雯,实际指向的是贾母。因为一个小丫鬟并不值得她这么大动干戈。

王熙凤不情愿,因为她也不想得罪贾母,可是她又不敢反对,怎么办呢?只能暗中使坏回击。

凤姐再泼辣,她也是贵族出身,和夏金桂这种商人家庭出身的不能比,其实从作者对夏金桂的描写,你就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于皇商这种家庭教养的定位有多低。

作者对于家世的定位,像贾母林黛玉这样的书香门第加官宦世家,属于清贵级别,教养最好,定位最高,次之才是王家这种武官贵族,最低的就是夏金桂和薛家这种皇商。

就比如给迎春订孙家时,孙家和贾府是世交,但是军官出身,贾母和贾政就都没看上。贾政看不上的原因书里明确写了,因为嫌孙家不是诗礼名族之裔。所以这里已经明白写了,贾政和人结亲,最看重的是什么,估计当初跟王家这种武官出身结亲,也让贾政后悔不及。

【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

【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

连武官出身的官宦世交都看不上,所以贾政和贾母会让贾宝玉跟一个没落的皇商结亲吗?更何况还有一个薛蟠那样不靠谱的黑户小舅子,因为杀人销了户,那就是案底,搁现在都影响后□□,更何况在那个年代,最讲究出身和家世清白,薛蟠要是做出点什么,那就是纵容亲属作恶。以贾政的谨慎怕事的性格,根本不可能看中薛家。

也就王夫人这种目光短浅糊涂之人,图一己私利,才会被薛姨妈和薛宝钗所迷惑,做此打算,所以书中抄捡大观园时,作者旁白:

【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