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为什么李香君影射黛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为什么李香君影射黛玉(1 / 3)

《红楼梦》开篇,说完空空道人,第二个人说的是吴玉峰,书中说: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这个吴玉峰,影射的应该就是冒辟疆。

冒辟疆是忽必烈后代,所以他其实是蒙古贵族。冒家是个世代仕宦大家,冒宅和书中的贾府有很多共通之处。

例如冒府的格局就是“一园两府”,即水绘园和东府、西府;两府中间有一条巷道。

《红楼梦》中贾府也是“一园两府”,即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两府之间有一条巷道。

冒宅有“凝禧堂”,贾府有“荣禧堂”;

冒宅有“湘中阁”,贾府有“潇湘馆”;

冒宅有“香俪园”,也有个家养的戏班子,冒辟疆在给朋友信中记述:“家生十余童子,亲教歌曲成班,供人剧饮,岁可得一二百金。”

贾府有“梨香园”,也有个戏班,从江南采买了小戏子。

冒氏两府间有“恩荣坊”牌楼。

《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时题写对联:“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相似之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很显然书中贾府的原型就是冒府。

“逸园”是冒氏家族的祠堂。1677年,冒辟疆66岁的时候,他庶弟冒裔,背着冒辟疆,将“逸园”低价出卖。

当时冒辟疆牵涉进“通海案”,即郑成功案,水绘园也被冒裔趁机抢占,冒辟疆遂在水绘园西侧,建了三间茅草屋,即“匿峰庐”容身。

并做诗道:

“此外更无堪系念,英山朴树古巢云”。”

冒辟疆“生平无他嗜,嗜在奇石奇树。”,就是说他一生唯爱奇石奇树,这英山,就是一块奇石,又名英德石,是冒辟疆父亲从广东带回如皋的,瘦长九尺,峰如玉女,冒辟疆极爱此石,视其如命。

“匿峰庐”,即藏匿此玉峰石之庐。

所以曹公以吴玉峰为名,影射冒辟疆。吴玉峰,谐音无玉峰,即匿峰之意。

另冒辟疆曾在修建扩充他家的水绘园时,用二十匹红布将一处屋宇包装起来,称之为‘红楼’。”

并曾在《水绘六忆》中亦提及红楼:

“水绘百年称隐谷,主人旧是先祖叔。

先祖逸园临古潭,红楼碧阁枕南。”

另外冒辟疆也信为梦为预兆,比如他在《影梅庵忆语》,就以董小宛梦到被劫,以为今日之预言结尾。以至于成为董小宛被劫入宫的证据之一。

冒辟疆还先后写过两篇《梦记》。

所以才说是“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暗喻此书有影射冒家的红楼一梦。

曹公提到的第三个人即:【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个孔梅溪,影射的应该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所以书中提到东鲁,并取了他的孔姓,后面的梅溪应该出自秦淮河的青溪,青溪岸上遍植梅花,以影射此系秦淮河传奇故事。

《风月宝鉴》,是以风月故事为鉴,辨别忠奸善恶之意。

孔尚任虽然也和冒辟疆交好,但是他年龄比冒辟疆小了三十七岁,他生于清朝,并不是前明的人。

孔尚任写的桃花扇也是戏曲,看来那个时代,文人流行写戏剧。

孔尚任三十岁的时候,乡试未中,赋闲在家时,写成了《桃花扇》初稿。后来他当了国子监博士,就一直忙于公务,九年后才改写桃花扇二稿。后又写了一部戏曲《小忽雷》,五十一岁的时候,才三易其稿完成《桃花扇》。

然后他又忙着去做别的事情,直到九年后,他六十岁的时候,天津诗人佟宏来拜访他,看了《桃花扇》大加赞赏,立即出了五十两银子,雇匠人开刻印制图书,桃花扇才开始流传于世。这时候是1708年,冒辟疆已经离世十五年,吴伟业也已经离世三十六年了。

此后十年间,孔尚任一直没停下忙碌的脚步,各处游历,助修府志等等,直到1718年七十岁时离世。

孔尚任因为忙于公务,一部《桃花扇》就写了二十多年,到出版用了三十年。根本没时间写红楼梦,而且《桃花扇》直言明末清初反清复明之事,都能出版,没理由写的如此隐晦的《红楼梦》藏匿如此之深,不敢面世。

那个时期正是康熙年间,康熙推行汉化政策,崇尚理学,自己都穿上儒服,祭祀明太祖陵,所以《红楼梦》如果只是因为隐晦暗示明清之事,根本不会被禁。所以同样的道理,孔尚任也不可能是红楼梦作者。

既然说到孔尚任的《桃花扇》,那就说说林黛玉的原型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本姓吴,号“香扇坠”,和黛玉一样都是苏州人。

李香君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和董白出身商户不一样,她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亲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