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董小宛、董鄂妃和秦可卿对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董小宛、董鄂妃和秦可卿对比(1 / 3)

看了大家的评论,都对董鄂妃和元春的身世有质疑,那我先解答一下留言的问题:

1、元春进了宫是不是就不算贾家的女儿了,所以宝玉没把元春算进去。

事实上,说这话的时候,元春元宵节刚省完亲,宝玉说自己是独出时是四月底,宝玉记性再不好,也不可能才三个月就把元宵节还抱着她哭的姐姐忘了。

而省亲的原因就是当今皇上认为【世上至大莫如‘孝’字】,认为【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

所以不仅让元春省亲,还准许椒房眷属每月入宫探视。自古至今没听说入了宫就不能认是父母所生的。所以宝玉说自己独出,是什么缘故?

【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原故?”

贾琏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

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以致拋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

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

宝玉说的凤姐姐不可能是指凤姐,一凤姐不能算外四路的,而且凤姐当时没做任何不利于宝黛的事,而恰恰的元春这一天赐下端午节礼物,虽然是第二天才分到宝玉手里。

2、至于元春教宝玉读书,对待他像母子,正是影射她是董小宛的地方。

《红楼梦》:【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影梅庵忆语》:余每课两儿文,不称意,姬必督之改削成章,庄书以进,至夜不懈。

意思冒辟疆每次教两个儿子功课,不称心的时候,董小宛必督促孩子修改文章,教他们读书,到晚上也不懈怠。

对下人犹如对自己的孩子:

《端敬皇后行状》董鄂妃:“宽仁下逮。于朕所悦,后尤抚恤如子。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

意思是董鄂妃对待下人,尤其是皇帝喜欢的人,皇后尤其像对待儿子一样。因此凡见她的人,没有不欢悦的。

《影梅庵忆语》董小宛:视众御下,慈儿不遑,咸感其惠。

意思对待下人,慈爱的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下人都感其恩惠。

《红楼梦》秦可卿: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莫不悲嚎痛哭者。

3、元春省亲时,相对流泪,泪如雨下。

顺治在《端敬皇后行状》中说董鄂妃悼念其他妃嫔,哭的超过其亲属。自己名义上的父亲死了,泪流不止,却说父亲向来愚笨。哥哥死了,说他是无才无德的恶徒,病死是幸运。

《端敬皇后行状》董鄂妃:“悼念其他妃嫔去世的时候,皇后哭诉说:“韶华之年入宫,怎么没能长久侍奉皇上,就这样快夭折了呢?”悲伤之深切,甚而超过了她们的亲属啊。”

“起初,皇后的父亲病故,听到了讣告,皇后哀痛至极,我安慰她,她泪流不止地告诉我:“我那里敢过于悲恸,让陛下也这么担心?父亲情性向来愚笨……我怕他心里无所畏惧,行为上会有所过失,因为这个我经常担忧。”

哥哥死了:“也恐怕全国上下说陛下因为一个卑微的贫贱女子,而让一个无才无德的恶徒逍遥横行,无所顾忌;所以我整夜担心忧虑,寝室难安,今天幸运没有因为其他缘故而去世了,我也已经知足了。妾那里还敢有悲恸啊?”

董小宛、董鄂妃以及秦可卿这三个人其他相似之处:

生病时:

董小宛生病:脂玉全削,无可救药,展转寻生。

秦可卿: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凤姐说: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她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

死时:

《端敬皇后行状》: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亡妾董氏小宛哀辞并序》:呼吸泉室,神犹姽婳,衣缟簪犀,耳边诵佛。

死亡时间:

董小宛:乃踰元旦,意寂声吞。团圆堂上,忍令抚棺,以此弥留,苦牵一宿。

意思大年初一就快没气了,因不忍让亲人节日抚棺,弥留了一晚,初二一早走了。

元春可巧大年初一的生日,因为董小宛的死,其实是入宫去了。

董鄂妃封妃时间:8月25日,死的时间8月19日。

秦可卿死的时间,按推算也在这个时间前后。

所以书中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