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耶律齐和耶律燕就是乌鸦和燕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耶律齐和耶律燕就是乌鸦和燕子(1 / 3)

当初杨过和耶律齐初次相逢,指点完颜萍三招,第三招就是直指耶律齐想维持其伪君子面目的弱点,意思我让你装B。

为什么说耶律齐日后一定会跳反归蒙呢?这是因为金庸在新修版里,把暗线已经铺设的太明显了。

首先原版里,耶律齐的兄长名字叫耶律晋,历史上对耶律晋少有记载,作为一个虚拟人物,金庸本来可以任意发挥,但是在新修版里,金庸把耶律晋修改为耶律铸。这就不一样了。

因为耶律铸身为蒙古五大丞相之一,死后赠推忠保德宣力佐治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懿宁王,谥文忠,是历史名人,其生平在历史记载中很详尽。

而金庸对于其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方面是非常有考据的,对于涉及到的史实人物,作品中时常有注释。

金庸曾在和《神雕侠侣》同期创造的《雪山飞狐》后记中提到:

【在小说中加插一些历史背境,当然不必一切细节都完全符合史实,只要重大事件不违背就是了。至于没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小说作者自然更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法来加以发挥。

但旧小说《吴三桂演义》和《铁冠图》叙述李自成故事,和众所公认的事实距离太远,以《铁冠图》中描写费宫娥所刺杀的闯军大将竟是李岩,未免自由得过了分。】

这段话也表明了他对历史考据的认真态度,即小说要建立在与基本史实不冲突的情况,加以发挥。

例证可看《神雕侠侣》第28回洞房花烛这一章节后,金庸关于全真教部分人物的史实考据:

【注:一、据史籍记载,宋道安继丘处机为全真教掌教,尹志平为副,其后相继各任掌教依次为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等。至于甄志丙与赵志敬则为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史上并无其人。

二、据道藏《七真年谱》及历史著作《丘处机年谱》等记载,丘处机于公元一二二七年七月与成吉思汗同年同月去世。王处一去世在他之前。

全真七子与金朝及蒙古的关系,事实上与《射雕》、《神雕》小说中所述并不全同,郭靖携杨过上终南山时已届中年,事实上丘处机已去世。武侠小说并非历史小说,所述故事,不能全符史实。有不符者,读者谅之。】

所以别再说什么小说是小说,史实是史实的话,以上我随意截取的金书片段,已经说明金庸在写书时,是会考据历史的,和史实有出入的部分,还会特别说明。

金庸本人对历史是有兴趣和研究的,他曾经在退休后,想写历史小说,最终因为身体原因放弃了。

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耶律铸作为元史中的重要人物,在忽必烈当政期间,官至中书左丞相,在1259年襄阳城破二十几年后的1285年才逝世。

但是在《神雕侠侣》里,第29回劫难重重中却写道:

【耶律齐之父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为报女真金国灭辽之仇,在成吉思汗、窝阔台二汗手下位居宰相,因忠正立朝,忤了皇后意旨,遭到罢斥,其子耶律铸为朝廷所杀。耶律齐保护母亲、妹子,逃到南朝,做了个南下难民,与大宋寻常百姓无异。】

按时间推算,当时的时间大概在1243年左右。

所以金庸为什么在新修版要将一个完全可以作为虚拟人物写的耶律晋,改为史实上的耶律铸,并且书中情节与史实记载完全相悖呢?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金庸就是按照他在后记中提到的原则,根据史实,在小说中做了适当的发挥。按照书中他所预埋暗线的情节,真的耶律铸的确被杀了,后来顶替他投奔忽必烈,做了蒙古丞相的是他的弟弟耶律齐。

首先我们看下史书中关于耶律铸的记载:

“他自幼聪敏,秉承家学,崇尚儒学,善于赋诗属文,更擅长骑射。但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不似乃父笃信佛教,而是周旋于释道之间,甚至慕道者。好求仙,信扶乩,自号“独醉道者”,“独醉痴仙”。著有《双溪醉隐集》”

正好与书中对耶律齐的描写对应上。耶律楚材信佛,但是耶律齐是全真弟子,所以他信道教,并且文武双全。

耶律铸后来能得到忽必烈的重用,说明他的能力非常强,而书中出现的耶律齐的兄长耶律铸,在金庸的笔下却很平庸,甚至显得有些愚蠢,被年少的杨过几句花言巧语就耍的团团转,根本不具备日后得到忽必烈青睐,并委以重任的素质。

杨过初遇耶律铸,耶律铸正在南下去做汴梁经略使的路上,遇上了躲避李莫愁追杀的杨过和陆无双。

简单截取几段金庸关于耶律铸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此人性粗野,就是一个蠢才,官溜子。

【这人约莫三十来岁,正是日间所见的那锦袍官员,神情举止,气派甚大,看来官职不小。】

【杨过哈哈大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官员道:“下官耶律铸,请问英雄高姓大名?”杨过道:“我叫杨过。你在蒙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