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历史军事>汉末圣人> 第1186章 邺城之战(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6章 邺城之战(四)(1 / 2)

自苏由叛乱之后,审配的日常工作便多了一项,便是巡城。他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巡视一遍邺城的城墙,查找有缺漏的地方,确保城池安然无忧。

这天晚上,审配便顺着城墙一路到了东门城头。

听闻冯礼没在城墙上当值,审配颇为生气,立时让人去寻。正在这时有护卫发现,东门的突门不知怎么开了。

审配大吃一惊,站到女墙边便往下看。只见

审配立刻反应过来,应当是有人意欲叛乱,打开城门,迎徐州军入城。

至于是谁,倒是不言自明。

东门之事,想越过守将冯礼是不可能的。

审配心中无比悲愤,先是苏由、张子谦,今又有冯礼,这些人深受大将军厚恩,今日却一个接一个地背叛大将军,真是禽兽不如。

审配虽然恨不得生食冯礼之肉,此时却很是理智,他明白若是现在发难,虽然会阻了徐州军,却会走脱了冯礼。待到明日,他便会在城下耀武扬威地劝降守军,打击城中士气,所以务必要诛杀此人,以儆效尤。

于是审配并未动手,而是一直在城上观察,待冯礼领着徐州军前锋入城,这才从城头撬下了堵门的巨石。

之前邺城落入黑山贼之手,袁绍就考虑过邺城再次遇袭的情况。于是袁绍派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太行山开凿了四块万斤巨石,放到四面城墙之上,以为堵门之用。后来袁绍势力渐大,本以为不会再用上,没想到这才不过数年,便将这石头撬了下来。

巨石堵住了城门,内外彻底断绝。

冯礼带着苏朗三百人进入城中,却是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审配带着守军围杀冯礼、苏朗二人,冯礼心中生惧,竟然想着再次投降,甚至伏在地上向审配求饶。

以审配刚烈的性格,如何能饶恕冯礼,于是冯礼、苏朗和三百部下,尽皆遇难。

事后审配为了警示守军,也为了振奋军心,竟然将冯礼等人的脑袋全部砍了,挂在城墙上示众。

曹昂闻听消息时,脸色也是有些微变。

这个结果,着实是让他震惊,不知是怪自已运气不好,还是怪审配运气好的太过了。

这样的事情都会发生,真是老天帮着审配。

曹昂很清楚,城中守将接连两次起事均告失败,必然会极大地震动了那些摇摆不定的守将。有苏由、冯礼的前车之鉴,只怕这群人再想起事,也会慎重一些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再将希望寄托到守将投降上,已经不太靠谱。必须要切切实实地带给对方压力,这一战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于是曹昂下令,全军围城攻击,上筑土山,下挖地道,又命典韦北上攻打邯郸,彻底断邺城的支援。

甚至曹昂还下令,杀审配者赏千金,以振奋人心。

不过这些效果都不明显。

虽然曹昂来势汹汹,可面对邺城这种城坚池深的巨城,能破城的手段还真的不多,哪怕他是个后来者。

这种大城,就跟一个乌龟壳一般,又有巨大数量的守军,要想破城,只得拿人命去填,没有任何能够投机取巧的办法。

这也是曹昂之前把主意都打到劝降上的主要原因。

而一场仗进入到攻城阶段,便不紧不慢起来,毕竟攻城都是以年月来算的。

······

直到七月下旬,围城快半月的徐州军仍旧没能破城。

审配堪称一块硬骨头,油盐不进。不管曹昂怎么对待,都无法动摇其心智。最后曹昂为了打击审配的守城意志,便派审配两个被俘的儿子到城下劝降。

在曹昂看来,审配再是绝情之人,可面对亲儿子,总得动容吧。

可是曹昂失算了。

审觉、审举兄弟二人到城下后,便呼唤父亲,言说大事,请求父亲顺天应命,选择投降。审配恨得牙都痒痒,却无可奈何。眼看本已经稳定的军心也受到干扰,城中闲言碎语又多了起来,审配知道不能再让二人这样说下去。

于是这天审觉、审举兄弟二人再次劝降时,审配便假装与二人亲近,还让二人近前答话。

审觉、审举兄弟二人还以为说动了父亲,兴高采烈地打马到城下,就在这时审配突然拿起一把弓箭,张弓搭箭,对准了城下的儿子。

这一箭追风赶月,正中审觉的胸膛。

审觉翻身落马,已然毙命。

在场之人,无不骇然,而审配拿着长弓,高声呵道:“吾深受君恩,当以死报主,哪怕是粉尸碎骨,亦不可更改吾志。

今审觉、审举二人,背叛主君,十恶不赦,今日我便与此二贼断绝父子关系,将此二贼逐出家门。

战场相见,你死我活,绝不留情。”

众人俱是大惊失色。

而审举也高声喊道:“父亲!”

审配拿起长弓,对准审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