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都市言情>穿越之我是汉武帝他娘> 第162章 苟富贵,勿相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章 苟富贵,勿相忘(1 / 2)

王阿渝守着他面,吩咐行事稳妥的李尚宫晚上把装满普通干果等吃食的箱箧,麻溜地送进苏小鱼殿里,过年了图个人情往来。

可以想象,苏小鱼不仅在这事上尽心,以后其他事上也会尽力的。

苏小鱼虽不动声色,沉默已是他的答案。

他一直信任王阿渝,从她还是小小侍女时,她为他缝补过衣裳,有为难之事真诚向他求教过,不曾因为他是一个阉人而轻视慢怠过,甚至还好笑地吃过他的醋,跟他斗过嘴......

这算不算一份心心相印的挚交呢?

他知道她是精明的女子,总是以厚道周全的方式呈现,能令他收了好处也放心。

后宫里多得是人向自己送宝货财物,自己敢收么?自己现在值钱,是因为时时待在刘启身边,虽能偶尔敲个边鼓,但刘启哪是好糊弄的人?

歪心思走多了,说不定哪天就为一只马蹄金翻船了。

他并不贪心,刘启对自己不错,挣也只挣安心的钱。

好在王阿渝依然是刘启的宠妾,她并不知道哪怕她束手无策,刘启也会为她安排的。

果然,那天傍晚回来,孩子们很高兴,从马车上接连跳下来,抱着祖大母和大母赏的吃食与云纹龙凤大漆盘,立鹤宫灯等礼物显摆给自己看。

但除此次之外,整个过年,猗兰殿都冷冷清清的,刘启不来,其他以前还来说笑、打探消息的后宫人也都消失了。

连李尚宫都说她们凉薄不可交,过年竟连个走动也没有,以前嫉妒这里受宠还能捏着鼻子来说两句闲话,现在没宠也没闲话了。

王阿渝不以为然,怪别人有什么用?人心本是趋利避害的。

想想唐八子,堂堂一个六皇子之母,这些年谁又去看过她?何况自己还在禁足阶段呢,不是谁来谁晦气么?

话虽如此,王阿渝也隐隐觉得,可能自己四五年的好运要终结了。

还好,自己收获了四个可爱的儿女,比命运安排得好。

刘启何尝不是趁王儿姁的事在疏远自己。

但自己也不怕,该有的都有了,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吃过亏,享过福,被人喜爱过,也喜爱过别人,今年只要把王儿姁救回来就算没白过。

到了愈发冷清的十月,又听到刘启的诏令:废除先帝颁布的彻侯就国令,以后汉境内大小彻侯可以自由迁徙。

这下馆陶公主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了,根本不用刘启特赦,以后她可以长久居住长安了。

窦太后也应该安慰了,唯一的女儿不用再返回吴越堂邑了。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阴冷,疾风从门缝里挤进来都割得人肉疼。

她在殿里无声地烤着炭火,听李尚宫唠叨在外面看到关东的藩王一个个来长安觐见刘启了......

可以想象,薄太皇太后身体日渐衰落,依然颤巍巍地维持着小东朝的权柄,把她的继任者窦太后扶持在自己身边,让关东诸王们认清谁继承了自己衣钵,谁是下一任东宫之主......

可以相信刘启不会高兴,没人愿意分享权力,大母终究为他树立了对手。

但那些藩王们肯定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窦太后是刘启的母亲,也是富足得势的梁王之母,未来的东宫应比现在的东宫还要势大,窦太后定会助威他。

但据说窦太后很低调,一直缩身在薄太皇太后身侧,比薄皇后还沉默寡言。

给人感觉她是多年失明又失宠的老人,即使给她再多权力光环有什么用呢?

可能是为了安抚刘启吧,在梁王刘武来长安后,特意向他的皇帝兄长表了忠心,誓死为陛下效忠之类的。

据说兄弟俩还喝得醉醺醺,回忆了曾经在代国一起成长的幼年岁月,也不知怎么了,那晚刘启喝多了向弟弟承诺了可怕的话,很难说是出自潜意识还是真看好这个弟弟,总之一夜间后宫议论纷纷。

具体的事情王阿渝还是听王姬说起的。

梁王秋请长安,喜欢带着王姬,王姬已为他生育了第六子,这几年得宠正盛。

从败给王阿渝后,王姬心气儿就没平过,上次见面没来及多聊,这次听说她被禁足,特意来看看这个昔日胜利者还有多少气数。

王姬一如既往的高贵冷艳,身着雪白无一丝杂色的北地狐狸皮的大氅,在其恰到好处的石榴红垂丝簪花和血红宝石连珠步摇衬托下,美得令人不敢直视。

别说现在郁郁不得志的王阿渝相形见绌,恐怕连栗美人也不遑多让吧。

“你知道么,昨晚圣上亲口对我家梁王说,百年之后,欲把大位传给梁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