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都市言情>穿越之我是汉武帝他娘> 第193章 这一生何其窝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3章 这一生何其窝囊(1 / 2)

刘越能和小女儿玩在一起了,说起新出生的刘寄,比刘越小时候好带......

凡是他不放心的地方,她都若无其事交代清楚了,让他不必有后顾之忧。

他突然握住她放在他肩上的纤纤素手,把她揽入怀里,“有你在,我总可以安心一些。”

“都是一家人,除了自己生的,别的孩子好歹也叫妾一声庶母,和咱们四个一起,时间久了,也没有手心手背的差别了。”

“你这样的性子,也能生出小野猪这样的孩子。”刘启有点不敢相信。

王阿渝也不敢相信,但不掩饰这种自豪,“小野猪是老天爷和陛下一起赏给妾的。还记得那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暖暖的太阳跑进妾的怀里,恰巧陛下当晚......就怀上了。”

这种拉家常般若无其事的高帽让刘启很是受用,既说了儿子是天生,也说了刘启在其中的作用,比高帝的传说,其母在河边被黑龙压了......受孕,更让父亲待见。

于是又跃跃欲试,“今晚......继续!”

王阿渝羞涩一笑,“老天爷他老人家会不会忙不过来呀?”

“朕能忙过来就行!”

刘彻被封为胶东王,不仅对王阿渝,对娘家臧儿和田家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有女儿在后宫,只能让娘家人摸到富贵,像贫者如窦家,意外出了一位窦皇后,娘家人也只能在长安做个富贵闲人,娘家兄弟最多给个郡守练练手,但依然爬不上前朝实权的台阶。

还得期待像窦婴、窦彭祖那样有封侯的机会,否则无侯爵之位,是进不了三公九卿阶层的,也就没有资格与皇帝共治天下。

好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都是一步步积累的。

刘彻有了封国,虽说是仅一郡之地的小藩国,毕竟也是一个弥足珍贵、可以拿出来练手积累治理经验的地盘。

大家都不会忘记大汉的第一任丞相萧何,年轻时仅是泗水郡的一个小小刀笔吏;第二任丞相曹参也是在齐国辅佐孝惠王刘肥做了多年丞相后,才到长安做朝廷丞相的。

皇子受封为王,基本就是给母家外戚提供势力成长机会的。

当年,高帝刘邦分封第四子刘恒去代国做代王时,母舅薄昭本一直在宫里做郎中令这种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的内臣。

然后就随外甥去了代国,帮他跑跑腿、出出主意等打理一下政务和家务,慢慢发展成代国的一大势力,后来为代王去长安登基为帝时还出了大力。

另一个例子,是当年吕太后把淮南王刘长养大后,遣他去淮南国守土时,也是派了他在赵国的亲舅父一路陪伴照顾他,直到在淮南开枝散叶。

事实证明,无论母系还是妻妾系的外戚,都很可靠。

到现在刘启分封诸子为王,依然优先启用妻妾家族的外戚去藩国辅佐年轻的藩王在当地治理和扎根。

但刘启就不担心这些外戚在藩国坐大么?

基本不会,娘舅作为外戚,与皇室多是婚姻带来的依附关系,除了勤勤恳恳为尊贵的外甥卖力,取而代之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名不正言不顺。

像长沙王刘发,一个年仅十多岁的少年,忽然来到完全陌生的南疆长沙国,他懂什么?能做什么?看得懂当地属臣们呈上的文本么?

仅靠刘启派驻过去的藩国丞相和太傅,能解决一个孩子各方面的困境么?

所以,母系里的娘舅就派上了用场。

所谓娘舅亲、娘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除了父系的堂兄弟外,就母系里娘舅是最亲的人了。

就汉五十余年的历史,两次发生大规模举兵造反的,都是刘氏宗室之祸:一是吕太后驾崩后,齐王刘氏兄弟联合楚王父子,与长安少数功勋大臣串通,杀了孝惠皇帝一脉的后嗣和母家外戚;其二就是不久前的七国刘氏诸王之乱,与外戚无关。

刘启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外戚要的不过是富贵,有天然的动力支持自家的藩王,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却很难得到权力的法统地位。

因为刘彻年龄幼小,也是刘启心血来潮封的王,估计十岁之前都不会亲自去看一眼自己的封国,只能依靠臣属治理了。

像娘舅王信,田蚡,都将有机会奔赴胶东国,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微小处做起。

胶东国虽不如长安繁华,但能帮助人去锻造资历。

而刘启本人对王信观感也不差。

王信的性情类似妹妹王阿渝,温和,诚实,稳重,特别有礼有节制。

像刘启这样有能力又疑心重的人,就喜欢这样持重的实诚人,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