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都市言情>穿越之我是汉武帝他娘> 第223章 天有不测风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 天有不测风云(1 / 2)

仅从门里不断地传出的可怕咳嗽声,王阿渝以为他真的不行了,但很快发现,刘启进膳每天都有一碗和羹,慢慢的还能吃些炙肉。

能进食应该好些了吧,结果第二天又卧榻不起了。

正伤心欲绝,第三天刘启还领着孩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晒了晒太阳,可转眼又咳出血来。

都搞不清这是回光返照,还是病情出现反复,就连最老道的太医们,也是莫衷一是。

但小野猪显然最高兴,父亲又能唤他到身边了。

刘启眼睛累得厉害,他还能磕磕巴巴帮着读前朝大臣的上疏,刘启卧在榻上,听着,“可”的放左边的竹筒里,“不可”的放右边的竹筒里。

有时王阿渝也会帮忙读一会儿。

到时,刘启只需把左边竹筒里的简,添上“可”字便可,其他都退回丞相署。

这几乎是在病榻上处理公务了。

就在刘启等崩,其他宫人也等着举国大丧时,一等二等不见来,东宫窦太后也坐不住了,派馆陶公主再去看看。

刘启以前很多事情并不避讳这个姐姐,窦太后虽不是亲母,但姐姐却是亲姐。

现在她再来,刘启却有点不一样了,因为馆陶公主可以对自己无话不说,但也回头对窦太后无话不说的。

现在自己若崩,对窦太后支持刘武将是重大的时机,因为刘荣年幼,除了前朝的臣子,并没有其他得力的势力誓死支持他。

所以刘启现在对东宫的动向很是忌讳。

就在馆陶公主前脚迈进门槛,刘启与王阿渝一个眼神交流,王阿渝就倏然明白,刘启想有所保留,私下姐弟俩关系再好,此时不一个母亲的隔阂就显现出来。

他不想什么都让馆陶公主知道,也就是不想什么都让东宫窦太后知道,免得梁王在自己病重时生出二心,伺机而动,铤而走险。

于是刘启强撑着身体,坐在榻上批阅奏章,遇到不合心的,还嘀咕一声,啪一声扔到一边去。

王阿渝就笑着捡起来,轻轻再放回刘启身侧,对馆陶公主轻声道:“陛下这几日好多了。前一段估计就是冻着了,听说北边那边冬日打雷,还下了霖雨,很多农户的牲畜都被冻死冻伤了。”

馆陶公主悄悄观察了一下刘启的神情,心有疑问:“真的痊愈了?”

“每天用膳快赶上我了,能用膳就没大事了。而且昨晚.....”

王阿渝脸上飞出红晕,“昨晚不睡觉,折腾,所以现在打呵欠。”

刚说完,刘启果然禁不住打个呵欠,头晕眼花,快撑不住了。

馆陶公主倒松了口气,“这样就好,前一段时间吓死我了,真是晴天霹雳呢!”

意思是:我们还没成功呢,刘启就摞挑子了,我们不是白忙活了么。

王阿渝就笑,“快好了。陛下是天子,哪能这么容易过去的。”

于是馆陶公主也喜滋滋回东宫禀报所见所闻了。

窦太后一听也起了疑,“不对啊,当时我专门询问了太医,后来又都叫过来仔仔细细盘察了,即使不同的太医得出不同的病症,但哪一种都不会这么容易痊愈吧?”

馆陶公主不明白,“皇帝以前身体底子好吧,这次就是冻着了,昨晚还和王美人寻欢作乐呢。母亲,放心吧,快没事了,别多想了。”

这是机会,怎么能不多想?

窦太后无法不疑神疑鬼,刘启是很精明的,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意图,他这边一不行,自己就可以直接把刘武叫来长安。

兵不血刃,兄终弟及,在汉宫就可以登基了。

孝文皇帝得到帝位,对外的说法就是兄终弟及,现在大儿子崩逝,把帝位临时传给其弟,不过是学当年孝惠皇帝刘盈传给孝文皇帝刘恒罢了。

有前车之鉴,刘武的上位之路反而好走。

现在刘启的儿子虽多,但只要他们都老老实实的,自己也不会伤及他们—根毫毛,该东出为藩王的,继续为藩王,但未央宫的天下共主,要易成自己的儿子刘武。

自己与梁王的联络,不知是谁传到刘启的耳朵里,他已悄然派重兵看住荥阳,坚守关东隘口,监视关东诸国的一举一动。

这是大汉草创以来的传统,无论高帝驾崩,孝惠皇帝驾崩,吕太后驾崩,还是孝文皇帝驾崩,这一传统从没改变过。

从皇帝崩到新帝继位间,往往是汉境内发生内乱的良机,而内乱一般又发生在关东各藩王之间。

一旦朝廷调兵守荥阳,根据汉律,各藩王就要待在原地不许走动,等着长安解禁的诏令。

那刘武,就失去在期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