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15 章(2 / 3)

讲就是:辨明方向!

能用于定位的磁石器具主要有三大类:司南、磁针以及罗盘!

其本质是利用磁石的特性来定位:磁石有两极,能够指示南北。

很早以前,咱们人民就懂得利用磁石的定向功能!

传说黄帝发明了司南车指引方向,到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司南。

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成勺状后,将其放置方位盘中,当勺子在方位盘静止时,勺柄的指向为南方,所以叫司南。

但是天然磁石难得,适合加工的磁石更难得。

想要制作司南只能用5.5度到6.5度天然磁石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不能让磁石受热或是震动,否则司南会失去磁性,因此它的成品率很低】

民间

百姓听不懂仙人说的5.5度,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有人敢刺杀秦始皇?

至于秦始皇是谁?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也能被刺杀?

一农夫小声嘀咕:“你们忘了那个叫汉武帝的,还被人骗了!”

皇帝那么

有钱,不知道被骗了多少?

想到金灿灿的珠宝被人骗去,农夫就忍不住心疼,不知道是那个败家皇帝,这么能上当受骗!

旁边无赖寻思:不知道能不能骗到县令老爷?

要是能骗几个钱花花,俺就找点磁石哄骗他去!

他话刚落音,原本聚在一起说话的众人瞬间散去,他们连里长都不敢得罪,还敢行骗县令大人?

快走快走,别被牵连了。

【到唐代时司南已经变为蝌蚪形状的磁针,指针灵敏度大大提高。

唐僖宗时期的赣派风水祖师杨筠松,将地盘进行改进。

他把八卦和十二地支合二为一,在方位盘上刻下八卦、十二地支,以及四维(乾坤巽良方向),共二十四向完整地分配在方位盘上,配合指南针组成罗盘。

咱们熟悉的口诀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种关就是改变杨筠松的撼龙经】

刚任大唐国师的杨筠松瞬间抬头:神迹说的是贫道?

【这时的唐人已经发现磁偏角,二十四向地盘可以利用日影确定南北极方向,理清磁偏角的度数,纠正指南方向。

而西方发现磁偏角要等到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咱们要比西方领先几百年】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僵硬着脸:别说什么领先话,后续肯定是被西方赶超!

后朝不争气啊!

【到北宋时期磁针进化为指南鱼。

指南鱼形状如鱼,鱼肚微凹可像小船浮在水面上,可指南北方向】

赵祯(宋仁宗)快速地翻着武经总要,为防止武备松懈,将帅不知兵学,他下令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撰写为一部大成兵书作为军事章领。

历经五年‘武经总要’方成,他亲自核定后正准备亲写序言,神迹就铺满上苍。

他翻到兵书其中一页时才找到自己想要的:黑夜行军无法辨明方向时,可用老马或指南车、指南鱼指明方向。”

神迹说得对,他大宋果然有指南鱼。

但是…赵祯合上书册,有些纳闷摸了摸鼻子:神迹咋不提我大宋的指南车呢?”

【为了保证方向正确性,宋人采用人工传磁法上磁。

把指南鱼烧红后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温度高于磁性时,铁片中无序的磁畴成为顺磁体,蘸水淬火后,便能指向南北。

更简单的是沈括的‘梦溪笔谈’里的传磁法:用磁石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

天幕语气带笑:【像不像我们看到电池没电时,拿电池摩挲头发后电池又能用?】

沈括惊讶:“神迹说的沈括是我?”

同名同姓者多,但是共同将书籍取名为:梦溪笔谈的不多矣!

所以神迹说的沈括真的是他?

一股激奋的情绪从心底升起,自己写的书传到后世了?

他激动得嘴唇哆嗦,颤着手举起还未写完的‘梦溪笔谈’,向神迹大声道:“还有磁针安置法,包括记载有四种: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以及缕悬法!”

四法有好有坏,水浮法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转动灵活却容易掉落。

他最推崇的是缕悬法:在磁针中见涂蜡,粘上蚕丝,挂在无风之地,就能指示方向。

沈括大声地对神迹讲述:“请神迹赐教:括发现弹奏乐器弦时有应声现象,此现象是后人讲的核磁共振?”

他曾做过校验,把纸人放到琴弦上,弹动相同音高的琴弦时,放在对应的琴弦声调上的纸人,就会跟随弹动。

所以他得出结论:当一根琴弦体发生振动时,与之频率相同的琴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