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争夺(2 / 2)

点头。

三日的丧仪过后,袁绍下了葬。

不及日上中空的时候,袁尚便在几名有心之臣的拥立下,登上了邺城县府、冀州之主的位置。

袁谭再想争夺,已经来不及。于是,他不愿意留在邺城受袁尚驱使派遣,选择主动请缨,领兵前往黎阳镇守。便是如此退让,袁尚还派了一名臣子,表面追随,实际监视于他。

袁谭气不过,杀了那名臣子。

兄弟俩的关系一时剑拔弩张。而后曹操来犯,袁谭不得不向袁尚请兵支援,袁尚又百般推脱。袁谭无奈,最后只得与袁尚针锋相对。到确定自己无法与袁尚抗衡,更是直接转而投靠曹操。

袁谭叛敌,这是于邺城袁氏来说,谁都没有办法接受的事情。

就连原本还不想表明态度的袁熙,此时也是怒斥起袁谭来。他每每与甄宓说到袁谭,都不得不愤恨地质疑,“阿宓,无论大哥和三弟他们怎么闹,便是互相征伐、厮杀,我们总归还是有血缘的兄弟,有亲情在。但是大哥他投靠了曹操,投靠了害死父亲的仇人,便是泯灭了这份血缘亲情与父子恩义。大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甄宓没有办法回答袁熙,或许即使答案每个人都觉得显而易见,但是依旧不能改变袁熙无法接受袁谭背叛的事实。

在袁谭叛敌后不久,几乎是袁尚确定了袁谭再无与自己抢夺冀州之主的可能,袁尚又命袁熙早日回到幽州,好好地去做他的幽州刺史。

袁熙虽心里有气,但他自认不会成为另一个袁谭。便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也决定离开邺城前往幽州。

他要走,自然是想带着甄宓一起。大不了他们夫妇就在幽州偏安一隅,再不回来掺和这场兄弟阋墙的斗争。但也就是因为兄弟间的互相争斗,骨肉分离,导致刘氏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长子袁谭的夫人不在身边,幼子袁尚的夫人又因为袁尚刚刚继位,需要与其他群臣的夫人来往,联络感情,忙得是不可开交。只剩下一个次子袁熙的夫人甄宓,尚能分身照顾几许。

所以,主母刘氏并不想让甄宓走,袁熙因此也不好意思不管不顾地领着甄宓就走。

他过问了甄宓的意愿。甄宓也的确愿意留在邺城,照顾病弱的姑氏。

临行前,甄宓在为袁熙收拾行囊。

青银有些担心地说道:“夫人当真不同公子一起走吗?如今整个袁府已是三公子做主,只怕会欺负夫人一个孤弱妇人。便是他们当真会敬重夫人,可是夫人与公子夫妇一体,怎好两地久别分居?”

青银担心的地方有二,一则,怕甄宓受欺负;二则,若是甄宓与袁熙分别得久了,饶是甄宓倾国倾城之貌,无人可比,也难保袁熙不会耐不住寂寞,另纳美人。倘若那美人在甄宓之前怀上孩子,又会有许许多多的争夺和龃龉。

甄宓倒是不在意这些,只专心致志地收拾着东西,如常地笑答:“自古百善孝为先,无论如何总不能撇下病弱的姑氏不管?再说,即便在邺城或许生存艰难,但我到底是小叔他们的二嫂嫂,不会刻意为难我的。姑氏她平日里,对我也很不错。就像阿晚总是说,要留在我身边伺候我几年报答我,我也想留在姑氏身边几年,伺候她、报答她。”

许晚没曾想还能听到她自己的名字,侧耳偷听得更仔细、更明目张胆,咧着嘴,肆意地对甄宓笑。

甄宓也对她回以笑。

青银仍旧还是担心,满面的忧色。

甄宓更劝慰道:“好了,青银,夫君他只是去幽州做刺史,处理幽州的日常事宜,又不是不回来了。或者,等姑氏的身体好一些,我们就能离开邺城去找他不是?你别弄得好像我们夫妇自此就永别了一般。”

说到这里,青银觉得甄宓说得也有道理。

可是,许晚的面色却是变得不好。她远比甄宓、青银,乃至这世上的许多人都知道得更多。

许晚犹疑了一阵,决定还是开口,询问:“夫人,倘若你自此就真的不会再和公子相见了呢,你还愿意留在邺城吗?或者这样说,夫人仍旧可以选择走或者不走。走就是会与公子长长久久,或许也不是长长久久,但至少还能多陪陪公子。可若是不走,夫人虽然会失去公子,但是会有更加宽阔、旷远的一条路。不过这条路的终点,既远且艰难,甚至会死。夫人愿意拼一拼吗?”

许晚说得格外郑重,面上的神色又颇为认真。

甄宓原本还想笑她又在胡乱假设什么,但是听她真心实意地说了这么多,也就顺着她,诚然地回答:“若是真的有另一条路,即便艰险、困难,我想我也愿意尝试着去走一走。”

“就好比阿晚你,离开我也会有更广阔的天地,你现在留在我身边只是暂时的,不是吗?”甄宓笑意盎然,随之话锋一转,追问,“那么阿晚你,又什么时候会走呢?”

许晚闻言,沉吟了半晌,倏尔破颜展唇,回答:“等夫人知道那另一条路在哪里的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