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烟花忆>女生耽美>青梅竹马做官日记> 再回西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再回西北(1 / 2)

杨槐明虽在这西北生活了十年,可是她在那十年中也仅仅在苏府埋头苦读,几乎未曾出过苏府半步。

一朝中榜,才明白书中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当杨槐明进入官衙奉旨上任时,坐在衙府正中应是安原府知府冯区怀,而在他的左下方坐着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略微放胖的中年男子。

这男子未着官服,但却气定神闲的坐在知府大人的案桌前。

在来的路上,杨槐明听顾泛说起,如今虽然朝廷命官明面上唯孟利达马首是瞻,但事实上孟利达在这西北的威望远不如几个土官。

土官虽没有品阶,无朝廷任命文书,但在这西北数百年,不论朝廷更迭,在西北一直都有一席之地。

而且到西北做官者,多为被贬之人,志气涣散,少有上进者,干脆把权让给土官,自己落得个逍遥自在。

西北的土官势力盘根错节,每当朝代更迭还会夹着尾巴做人,一旦四下安定,便会在短时间内重拾以往的权力,就连孟利达也只是表面风光,而私底下也对这些土官无可奈何。

如今西北文官被土官压制,而武官的权力却都在孟利达手里。

孟利达不懂治兵,但却也不肯放权,紧紧把兵权攥在手中。现下西北其他军营的都统多有管不住兵士之士,军中多有霸凌现象,有些苦寒的要塞之地,反而是羸弱的兵士驻扎。

虽之前岳家军将乌真族人打的元气大伤,如今只是在边境偶有骚扰,但乌真人必定不肯久居大漠,总有攒足实力打回来的一日。

一旦那一日到来,西北边军只能退守长城,以护中原安稳了。

总而言之,现如今西北要塞之地,形势可谓是岌岌可危。

杨槐明捧着自己的任命文书站在堂中,但她并未急着行礼。

她为同知,这安原府中除了正四品知府,便属她的官阶最大。

而且她乃二甲进士,自请入西北为官,且是圣上亲封,论起来与知府平起平坐也是使得的。

但很明显,这位早年被贬二十年从未升阶的知府,已无意与她争个高低。

但她还要用他。

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及清理军籍等事务。孟晋丘虽封她为同知,但却未具体说明分管何事。吏部因西北路遥不知情形也为具体任命。

那这具体任命之权自然是落到了知府头上。

不过现下看来,这任命之权应当是这位土官的了。

“阁下便是新任同知杨槐明吧?” 坐在正中的男子虽然声音冷肃,但杨槐明仰头与他对视,捕捉到了他眼神中有一丝敬意,而且言语也有三分客气。

西北土官虽然在西北十分有威望,但并无正式的官身。

人越是没有什么,便越是想要什么。

所以他们虽在官场上对着那些因被贬就任西北的官员耀武扬威,但私底下却无一不督盼望着自家儿子一朝上榜,光耀门楣。所以对待西北的名士倒也算得上是礼待有加。这可能也是杨槐明在苏府苦读十年却未曾真正意识到土官猖狂的原因。

“在下正是,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杨槐明深知土官之所以在西北势力强大,究其根本是历史的问题,或者是体制的问题,绝不是她在堂上与土官针锋相对一番便能解决的。

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之前,无谓的争论只能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而一旦陷入困境,要改变现状只会变得更加苦难。

“这位是李度李老板,乃安原府的商会之首。” 左下的男子并未答话,开口的是知府冯区怀。

“在下新任安原府同知兼任儒学教授杨槐明,参见知府大人。” 杨槐明为五品,自然要等到冯区怀开口后她才能参拜,即使冯区怀介绍的并不是自己。

但杨槐明无意与李度有过节,遂又侧身向李度微行一礼:“李老板。”

李度见杨槐明待他还算客气,脸上也泛起笑容:“杨大人不必多礼。” 李度起身下阶走到杨槐明身旁,“不知杨大人身为儒学教授,对接下来的形成有什么规划啊?”

“李老板莫急,还应当由冯知府先安排在下分管的差事。”

“杨大人博学广识,不如…” 冯区怀顿了一顿,眼睛不住地飘向李度。

“回大人,在下以为,虽西北常年安定,仅岁末偶有战事,但军中之事琐碎繁杂,不可不重视。”

冯区怀和李度听得此言皆是一愣。

谁不知盐、粮才是香饽饽,而西北军权由四皇子全权掌握,再不济还有几位将军、都统,虽说听闻杨槐明与顾都统交好,但这分管军籍实在捞不到什么油水。

李度心想杨槐明虽有功名,但到底年轻,便点了点头。

冯区怀见状,便也应下了杨槐明这份差事。

但对于李度邀请杨槐明至李府讲学的差事,杨槐明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