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在水一方(1 / 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

-------------------------------------

自嬴政跟明月打赌之后,便很少再去书馆。按蒙毅的说法是,王上正闭关读书,他就不信读个书还比不过你。吕不韦见嬴政如此勤勉,便也放下心来。明月倒是有些不太习惯嬴政不来“扰”她,只有蒙毅会时不时提着药膳来看她。

“怎么就你一个人?”明月接过蒙毅手中的陶罐。

“王上知道你有虚寒之症,又怕你嫌汤药味道不好,便让医官炖了这药膳,给你送来。”

“他为何自己不来?”明月小心翼翼地盛了一碗。

蒙毅围着她打量了一圈,发现明月确实跟从前有些不太一样了。“你不会是想王上了吧?”

明月脸被热汤熏得有点红:“你别乱说,我才没想他!”

数月之后,已近夏末。明月想着既然嬴政在闭关读书,没空来找她,不如自己先出去转转再说。此时已是郑国来秦国修渠的第四个年头,去考察郑国渠本就是明月来秦国的目的之一,她想趁此机会去看看这造福关中百姓的水利工程到底是什么样。

来郑国渠的这一路,倒是没遇到什么阻碍。郑国知道他是小圣贤庄的人,也没有为难她,而是直接为她安排了住所。她向郑国请教水利,郑国的女儿郑瑢又带她考察了水渠沿线的民风民情,大致搞清楚了水渠的修建思路,生活倒是很充实。“郑国渠是利在千秋的工程,我只是想把这些资料流传后世,让他们知道祖先有多么伟大。”

郑国对明月倒是很钦佩,又觉得她一个人在外面闯荡极为不易,郑瑢也很喜欢带着明月跑东跑西,学这学那。郑瑢从小就跟着郑国学习水利,去过不少地方,对各地的山川地理都很熟悉,想着长大以后也能像爹爹一样做一个能造福百姓的水工。郑国倒也没因为郑瑢是女子而不让她读书,反而为她的志向骄傲,如今明月来了,更能带着女儿学一些东西,他也能更放心。

入夜,忙碌了一天的工地终于安静下来,静谧的原野上时不时有几声鸟鸣虫叫,郑瑢正在屋里读书习字。明月看郑国正站在岸边望着天空。“怎么,先生也会观星?”

“我不会观星,只是想看看明日天气如何罢了。”郑国摇摇头。

明月接着问。“来秦国这么多年,先生可想过韩国?”

郑国来秦多年,还是第一次听人提起家乡:“怎会不想,若不是韩王扣留了我的家眷,逼我入秦修渠,我断不会来此。”

“那秦国待先生如何?”

“秦国明君贤臣,亦不曾亏待与我,甚至明知我间人身份,还力保我修渠。”郑国接着说,“虽说此渠的确有利于秦,但如此真心相待亦能让人动容。”

“秦国君臣,不但远视而且有着雄心抱负,修渠虽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但渠若修成便可让关中大地沃野千里,不仅保障了民生,还会为战争提供充分的粮草补给,如此一时的疲计便成为了长远利益。”明月摇头,“当年在韩国,就没人反对过吗?”

“九公子韩非,倒是极力反对我入秦修渠。只是他虽贵为公子,但并不得赏识。”

“你认识韩非,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听到郑国提起了韩非,明月更好奇了。

“我曾与九公子有过几面之缘,他自兰陵求学归来后创立了流沙组织,有心改变韩国,但却也无力回天。”郑国摇头,“想来,如果韩王肯听公子的哪怕一个建议,韩国也不至如此。”

“韩王短视,只追求修渠虽可拖延时间,让六国继续苟延残喘。殊不知这渠若修成,秦灭六国只会更加势如破竹。”明月叹了口气,“他与韩非谋弱秦多年,最后却出了个馊主意。”

“韩非公子与我不同,我只是一个普通水工,想去哪国便可以落脚,他却被这身份束缚着,永远不得挣脱。”郑国口气中尽是对韩非的惋惜。

“或许只有带着这枷锁,他才是真正的韩非吧。”明月望了望天空,群星闪烁,“先生虽为韩人,却为秦立有大功。秦国用人一向不拘国籍。待水渠修成,先生若是愿意,可让秦王出面,把你的家眷接到秦国。”

郑国向明月行了一礼:“姑娘有心了!”

嬴政对明月第二次的不辞而别不能说不生气,她竟然在他闭关读书的时候又自己跑出去。于是马上带人追了过去。

这天,明月还睡得迷迷糊糊的呢,便被外面喧闹声吵醒了。虽然她已经习惯了工地上每日很早便开工,但今日这架势明显与平时不同,像是来了什么大人物。

“明月阿姊,你终于醒啦!”郑瑢看明月从帐中出来,忙凑上前去,“王上来啦!”

“来就来呗!”明月倒是不在乎。

“你猜,王上在做什么?”郑瑢朝明月眨眨眼,把她拉到岸边,“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