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丝路小货郎(8)(1 / 3)

黄美娘美滋滋地捏着两封文书以及最终送过来的协议“夫人考虑的真是妥帖。”

黛玉盯着这两封书,心中思忖的却是贾秀身上的秘密。

等到乘着车离开的时候。

她听到岸边有人说闲话。

“这是哪家的车?黄家女儿有车队了这么牛?”

“不是不是,是贾家的。”

“这是贾家的,国公爷家的。好像是女婿吧,从黄家出来的。”

“噫。这男的长得好不好啊,让我看看。”

“长得也不怎么样,真是有本事的。”

黛玉耳聪目明,此时却恨不得将自己的耳朵捂住。闲言碎语,她近日听了不少。更是有许多自认为关系好的合作伙伴会时不时神色钦羡地说

“冷兄真是好福气啊。”

“国公府里的姑娘都这么贤惠,看我们家那口子怎么说。”

【。】

【坏消息是:我在扮演一个不好的人。】

【好消息是:让我扮演不好的人的人其实也都不怎么好。】

【最终结论:我不能永远被动受敌。】

“既然是一家人,便不能说两家话,我看着进货的价格,总不能再和之前一般吧。”黛玉敲了敲桌子。

黄美娘点头“是这样的,给你打折,若是夫君掏不出来这份钱,赊欠着也是可以的。或者说你拿着绸缎,去域外换物品,无论换多少给我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个是风险共担一个是一锤子买卖。

两人争执许多,最终定下了以物换物的协议,最终签订的除了双方,还有一个贾秀。

无论是黄美娘盈利还是黛玉盈利,对于贾秀来讲是一模一样的,她都有分成。这是她稳坐钓鱼台的根基。

采购价比之前便宜了百分之30,省下了一大笔钱,再加上将来省下的税款。这又是一大笔银子。

一路打着算盘

车队驶入他们的第一站——【漠北】

陆上丝绸之起源比较早,最早的时候,商人们骑着骆驼,穿越沙漠,将商品带到其他的国家。

出了玉门关,在关隘口与这里的商人用马换了骆驼,缴纳一笔钱,穿过一段沙漠,便到了漠北老家。这是途径丝绸之路的商路上的村落。

一路上看着风景的底色由翠绿变成淡黄再变成这样铺天盖地的黄沙。

偶尔才能够在沙漠之中瞥见几株荆棘。

大地赤/裸着身躯。

让人看着触目惊心。

黛玉掸去身上的黄沙,仰望着天空。

“这里风和江南的风也不一样。”

这里的风更厚重一些,裹挟着沙子,黄土,呼呼地造作。

商队上的日子和葫芦庙的苦不是一样的,和宫中的辛苦也不一样。

没了皇宫之中摩肩接踵的小心思,但心中的忧虑半点不少。

算计着商队带着的水,算计着路程。

没有上路的时候的期待,在重复又重复的赶路之中被疲惫覆盖。

照着地图,大约还有五里地便到家了。

远远地已经看见了炊烟,还有村口站着的人。

是一处在商路之上的小村落,并不富庶。

“员外郎回来喽!我们员外郎回来喽。”

“儿子冷墨,回来了。”

黛玉下车之后,粗略辨认了一下,给原身的父母长辈行礼。

父母便站出来,将她拉起,仔细端详着

“哎哟,我儿出息了。”

才下车,便被拳拳爱意包裹了。

黛玉将车上准备好的礼物都拿出来。

除了国公府的儿媳妇准备的衣裳,还有黛玉特意装好的江南织造的各种精美器物。

与母亲絮絮叨叨不同,做到家中之后。父亲张口便开始问近日发生的事情。

“安娘是你自己选的,我们村最好的姑娘。如今.....”

他盯着黛玉的眼睛,也说不下去了。

关外商路上有不少的村落,只是从明清之后,曾经盛极一时的路,也在一点一点零落。

“如今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

这些村落上的人,有好些都是曾经在外驻扎的官员的后代。

“终究是,我们家隔了六代又出了个员外郎啊。”

说到这里,父母热泪盈眶。

黛玉心底蔓延起一阵无力和窘迫。

【这不是我的家。】

即便是绿洲,漠北老家也缺水,无论大人小孩总有一种干巴巴的感觉。

“哥哥,我们能不能也搬去京城啊。”

“京城里是不是每天能喝好多水。”

小孩好奇地拿着糕点,珍惜地咀嚼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