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4 章(2 / 5)

起了。”李来仪不带感情的将朱子君代替侯君集上门跟珍宝阁谈“合作”、珍宝阁拒绝了朱子君之后被左右候卫登门捣乱,以及她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一边派人回复侯君集,一边又派人请李晦带队去珍宝阁抓人的事一五一十的跟李世民说了。

李世民听完之后,才知道原来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

李来仪为什么琢磨出烧制琉璃的法子来?又为什么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开一家珍宝阁?

不就是为了想要尽孝,想要挣钱帮他分担修建大明宫的费用吗?

结果侯君集现在一开口却想要分走珍宝阁一大半的收益,这叫什么?

这简直就叫狮子大开口!

哪怕李世民知道侯君集这么做的时候肯定不知道珍宝阁的东家就是李来仪,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听完之后火气蹭蹭蹭地往上涨。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问李来仪:“发生了这种事情,来仪你为什么不跟耶耶说?”

要是她跟他说的话,那么今天哪里用得上李晦?

当着李晦的面,李来仪并没有全盘托出,只是道:“我也不确定这究竟真的是陈公的意思,还是有人假借他的名义作恶。”

“如果真的是陈公的意思,那么确定了再跟耶耶说也不迟,但是如果是有人假借他的名义作恶的话,那么提前告诉你也只是让你白白生气一场罢了。”

正所谓知女莫若父,一听到李来仪这么说,李世民就知道她没有说实话了。

这倒不是说李世民觉得李来仪不可能那么孝顺,而是他觉得理由不可能那么简单而已。

不过就跟李来仪因为李晦在场而没有全盘托出那样,李世民也因为李晦在场而没有把自己心底里的疑惑问出口,只是道:“所以现在确定是侯君集的意思?”

“陈公说这一切都只是误会,而且将责任都推到朱子君的身上,言语之中透露了他是被朱子君蒙蔽的。”李来仪并没有选择加油添醋,而是将侯君集的态度和反应都说了出来。

李世民问:“那来仪你觉得他真的是被蒙蔽的吗?”

李来仪答:“我只知道陈公在没有见到我之前,已经心安理得的将大半个珍宝阁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了,在亲眼确定我就是珍宝阁的东家后也并没有表示出半分的悔意。”

李世民一听就明白自己女儿的意思了,当即对李晦道:“这道旨意,我不能给你,你现在出宫去十六府让人放了侯君集……”

李世民的话还没有说完,李晦就忍不住皱了眉头,虽然刚刚在珍宝阁李来仪让他抓侯君集(以及朱子君等人)的时候,他是基于对李来仪的信任,以及顾念她对他的恩情,所以他才硬着头皮抓他的。

因为侯君集可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同时也是国公。

唐朝的爵位总共分为九等,其中国公为第三等,乃是从一品的爵位,而在国公之上的,除了亲王之外就是并列的嗣王和郡王了。

由此可见侯君集的爵位有多高,再加上他和他父亲河间郡王李孝恭还是同一辈人,有着一起陪李世民打江山的情谊,算得上是李晦的长辈了。

但是即便如此,李晦也认为侯君集是该抓的,当时侯君集背着对门口,所以自然不知道李晦已经带队到珍宝阁门口有一会儿时间了。

从李来仪和侯君集的对话,再结合他之前偷听到的那些事,李晦已经大概猜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正是因为如此,李晦不赞同李世民的决定,但是他是陛下,而他不管是他的侄子还是臣子,都只能够听从他的吩咐。

李世民当做没看到李晦的反应,继续往下说,他越说,他眉头越松,等李世民说完之后,李晦立马抱拳道:“臣遵旨,这就回十六府释放陈国公。”

*

十六府内,得知陈国公侯君集竟然被左右候卫请(抓)了回来,当即不少人都懵了。

毕竟侯君集可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身份地位摆在那儿,说句难听一点的话,除非他本人脑子进水了干起了谋反的事儿,否则的话谁动得了他?

只怕李

世民都不会随便动他。

尤其是统领左右候卫的左武卫大将军,一听说此事后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让人释放了侯君集,并且打算自己亲自前往跟侯君集赔礼道歉。

然而左武卫大将军的命令还没有吩咐下去,就被自己的下属告知:“大将军,陈公他们是李左街使亲自带队抓回来的。”

李左街使??_[(”左武卫大将军皱了皱眉头,“慧炬和陈公起冲突了?还是两人有什么恩怨?”

左武卫大将军当然认识李晦了,不仅因为他现在是自己的下属,也因为左武卫大将军曾和李晦的父亲一块共事过。

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所以李晦进入左右候卫后,左武卫大将军对他颇为照顾,几次接触下来,他发现李晦和他的父亲颇为相似,不仅聪慧有识量,而且难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